古建小知识 - 门钉

2018-12-23

门钉,在《墨子·备城门》称为“涿弋”(音拙艺),什么意思呢,古代敌人攻城,射带火的箭头,燃烧破门。古人注释为城门上嵌装的尖圆形木橛,或者在城门上抹泥土,“涿”为水滴的意思,“涿弋”就是灭掉射箭上的火,用于军事防御。建筑考古学者的研究认为门钉的产生是门本身的构造需要,为了避免显露的钉痕有碍观瞻,用门钉作为装饰。后来,门钉从加固、装饰、军事防御演化为等级规定。



在中国封建社会,统治者对门钉颇为重视,它是封建等级的标志。明太祖朱元璋,曾把门钉列入典章制度,命礼部员外郎张筹等专门考证古代门钉的型制,因“门钉无考”,所以明代只对王城规定了“正门以红漆金涂铜钉”,无数量规定,对各级官吏没有提到门钉。



到清朝,门钉的数量及所用材料发展成为体现封建等级的重要形式。在古代的时候,人们把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这5个奇数叫做天数(阳数),那么相应的,剩下的偶数就是地数(阴数)了。古代的皇帝忽悠老百姓说自己是天子,老天的儿子,所以,最高的天数“九”就成了皇帝及其有血缘关系的王爷、王孙专用了。《大清会典》对门钉的使用有详细的明文规定:“亲王府制,正门五间,门钉纵九横七;世子府制,正门五间,门钉减亲王七之二(就是纵九横五);郡王、贝勒、贝子、镇国公、辅国公与世子府同;公门钉纵横皆七,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,均以铁。”什么意思呢,简单的说,就是皇帝自己和跟他有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的府邸的大门,门钉纵向上都用九;在横向上,皇帝还是纵九横九最高,根据亲疏远近,皇帝的兄弟(就是王爷们)用纵九横七,皇帝的儿子和郡王、贝勒什么的用纵九横五,以上都是金钉(铜钉);衙门、政府机关大门用纵七横七,侯爷以下递减到纵七横五、纵五横五,而且都只能用铁钉;平头百姓,如果不想掉脑袋,就不要用门钉了。


▲  故宫门钉图


▲  恭王府门钉图

当然,由于皇宫和王府等大院内部各种类型的门非常多,大小不一,所以根据情况选用门钉的路数非常多,可以有纵七横七,纵七横五,纵五横五等,但是最外面的大门一定是非常严格按规定表示地位和身份的,不能僭越。


▲  东华门门钉图(9*8)


▲  东华门门钉特写图(9*8)

有意思的是,紫禁城南(午门)、北(神武门)、西(西华门)三门都设九路门钉,即纵九横九,共八十一颗门钉,唯独东门(东华门)是纵九横八,共七十二颗门钉,为何此处用地数(阴数)门钉而不用天数(阳数)门钉?至今无从详考。




有一个成语叫做“人丁兴旺”,人丁就与“钉”联系起来了,所以可以看到,去故宫参观的游客都喜欢伸手去摸摸那些圆鼓鼓的门钉。在宋代,人们把门钉叫做“浮枢”或者“浮沤”,为什么叫“浮枢”呢,来自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“天枢”。三点水的“沤”,原意是小气泡的意思,“浮沤”可以理解为门钉像镶嵌在大门上的小气泡,那么趣味小问题提给大家,故宫上的门钉,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呢?



上面两张图,是所谓现代中式的大门设计,门头用了纵九横九,跟天子一个级别,呵呵,如果按古制,我看这个楼盘应当叫“某某皇宫”才对。看来,几千年后,在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新中国里,每个老百姓心中还都有做皇帝梦的情结呀!


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,只供学习参考,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公司所有。
璞瑜堪舆